可开关输出 2 适配器 (ID 278 349)

OUT1

OUT2

有两个可控制外部设备(最大 24V/0.5A)的干式继电器。

IN1

有一个可以连接无电势开关 NC 或 NO 的输出。

设备的开启和关闭是通过编织程序控制的。

命令

OUT1=n

开启/关闭设备1(开:n=1,关:n=0)

OUT2=n

开启/关闭设备 2(开:n=1,关:n=0)

IN1

设定机器表现
(见使用输入"IN1"示例

安装

    1
    关闭主开关。
    2
    打开后护板。
    3
    将适配器插头插接到控制箱。
    4
    "OUT1""OUT2""IN1" 的电缆插到适配器上。
    5
    合上后护板然后打开主开关。
    6
    如果不使用 "IN1" 输入,执行 "Warmstart"
    7
    如果要使用 "IN1" 输入,执行 "Restart & Configuration"
适配器安装在机器后部
适配器安装在机器后部

EKC 机器

将插头 "XL/XR 121" 插接到右控制箱的 "X 121" 插座上。

OKC 机器

将插头 "XL/XR 121" 插接到左或右控制箱(取决于机器型号)的插座 "X 121"

使用

计算机类型

OUT1
OUT2

EKC2
EKC1
OKC

IN1

EKC2
EKC1 *
OKC6.0 *

* 具有单相电源的机器

激活 "IN1" 的显示。

设置机器 -> 操作设置 ->

如果激活输入,则可能出现以下几点:

  1. 无需编织程序即可检查输入 "IN1"(参见 "适配器的LED指示灯" 部分)。
  2. 在生产过程中,显示 IN1 的状态。

适配器的LED指示灯

如果通过编织程序执行了 OUT1OUT2 命令,那么适配器上相应的LED 指示灯亮。

手动检查 LED 指示灯:

EKC 机器

机器维护保养 -> 检修 ->

激活 "OUT1""OUT1" 的 LED 灯亮

激活 "OUT2""OUT2" 的 LED 灯亮

"IN1" 外部信号为"0"

"IN1" 外部信号为"1"

OKC 机器

机器设置 --> 附加功能键 --> 可开关输出设备

-> ->

激活 "OUT1" (开启"1") – "OUT1" 的 LED 灯亮

激活 "OUT2" (开启"1") – "OUT2" 的 LED 灯亮

使用输入 "IN1" 示例

比如,要对某根纱线进行结头监测。这时需要用到一个外接结头探测器。

例如更换纱筒会产生结头。结头会造成织片质量缺陷,织片无法使用。这时不需要完成这个织片,机器自动重新起头编织新片。

使用新的适配器,结束编织程序以便机器快速终止缺陷织片然后开始编织新的织片。

在编织程序里设定机器应如何操作:

CTRLZ(x)

如果满足以下条件,则机器自动开始编织新衣片:

  • 横移在原点位置
  • 导纱器位于起始位置
  • 机头方向允许新起头

x = 执行操作之前的行数

NEWSP(x,y)

中断当前织片然后重新编织。

x = 执行操作之前的行数

y = 开始编织程序的行号

示例 1

"CTRLZ"(最小设置)应用示例:

30 START
:
33 << S:...
34 >> S:…
50 DO RESET, #IN1=1;
70 DO CTRLZ(6), #IN1=1;
:
400 DO NONE, #IN1=1;
:
500 END

行 33-34:激活(#IN1=1;)之前,必须编织至少两个线圈行。

第 50 行 - 重置 #IN1

第 70 行 - 如果 #IN1 激活自动 CTRLZ

如果探测到一个结头,将在 6 行之后执行命令 "CTRLZ"

设置行数,以保证在织片开始之前结头能够织入。

第 400 行 - 禁用 #IN1

如果使用 "NEWSP" 命令,则将上述 "CTRLZ(x)" 指令用 "NEWSP(x,y)" 代替。

示例 2

受控区域和无控区域:

织片由三个区域组成(A,B,C):

  • 区域 A 和 C 将受到控制
  • 区域 B 将不受控制

30 START
:
33 << S:...
34 >> S:…
50 DO RESET, #IN1=1;
70 DO CTRLZ(6), #IN1=1;
:
100 DO NONE, #IN1=1;
:
200 DO CTRLZ(6), #IN1=1;
:
400 DO NONE, #IN1=1;
:
500 END

辅助设置:

第 70 行 - 控制区域 (A)

禁用第 100 行 - #IN1,区域 (B) 将不受控制

第 200 行 - 控制区域 (C)

第 400 行 - 禁用 #IN1

示例 3

条件扩展:

30 START
:
33 << S:...
34 >> S:…
50 DO RESET, #IN1=1;
70 DO CTRLZ(6), #IN1=1;
:
100 DO NONE, #IN1=1;
:
200 DO CTRLZ(6), #IN1=1;
:
240 IF #IN1=1 DO CTRLZ(4), #IN1=1;
:
360 IF #IN1=1 F:CANCEL-PROCEDURE; DO CTRLZ(8), #IN1=1;
:
400 DO NONE, #IN1=1;
:
500 END

第 240 行 - 条件,如果从这一行开始检测到结头。

执行 "CTRLZ" 命令之前仅需要 4 行。

第二个 "#IN1=1" 命令用于再次激活 "#IN1=1"

第 360 行 - 如果出现错误,将执行自定义功能 "F:CANCEL-PROCEDURE;"。8 个编织行之后开始新织片。

第二个 "#IN1=1" 命令用于再次激活 "#IN1=1"

常闭或常开

根据不同设计,结头探测器的原始位置是 NC=Normally ClosedNO=Normally Open

在上面的例子中,使用 "#IN1=1;" 命令来启动监控功能。这个命令是使用 开启器 来进行控制时的命令。

如果使用 闭合器,则需要使用 "#IN1=0;" 命令。

提示

记录外接结头探测器的位置,以便将来再生产这个编织程序时不需要对编织程序进行调节。
原因:直到结头被织入之前的行数取决于外部结头探测器的位置。行数输入到编织程序中。